第214章 篡汉者
元始五年冬,长安的腊梅开得正盛,王莽在未央宫前殿替汉平帝尝药时,指尖在玉碗边缘停顿了三息。碗里的汤羹冒着热气,混着附子的苦味,他望着少年皇帝苍白的脸,忽然想起四十年前,自己在太学里啃着冷饼读《周礼》的日子。
“大司马辛苦了。”平帝咳嗽着,声音像破了洞的风箱,“等开春病愈,朕要跟你学《大司徒箴》。”
王莽垂下眼睑,掩住眼底的波澜。案几上放着他新制的《嘉量》,青铜器皿上的铭文还闪着金光,“四海一统”四字刻得极深,像要嵌进铜里。他摸了摸腰间的玉具剑,剑鞘上的蟠螭纹是太皇太后王政君亲赐的,此刻在烛光下泛着冷光。
“陛下安心养病,”他用勺子搅了搅汤羹,“新政推行顺利,百姓都在传‘周公再世’呢。”
平帝笑了,露出尚未换齐的乳牙:“大司马就是朕的周公。”话音未落,便剧烈咳嗽起来,王莽慌忙替他拍背,却在袖中攥紧了一枚蜡丸——那是太医院令刚送来的密报,说皇帝的药里被人下了蛊。
深夜,王莽回到府中,看见长子王宇在廊下踱步。年轻人穿着儒生的深衣,腰间却挂着柄道家的拂尘,看见他时,忽然跪下:“父亲,陛下的病...是不是与吕宽有关?”
王莽的脚步顿了顿。吕宽是王宇的妻兄,最近总在民间散布“白虹贯日,主幼国危”的谣言。他望着儿子发间的白发,想起其幼时在太学背诵《孝经》的模样,忽然叹了口气:“你可知,当年周公诛管蔡,是为何?”
王宇抬头,眼里闪过惊诧:“父亲是说...要大义灭亲?”
铜灯在风中晃了晃,王莽看见廊柱上的朱漆剥落,露出底下的原木纹理,像极了未央宫前殿的裂痕。“明日带吕宽来见我,”他转身走向书房,“有些话,该说清楚了。”
次日正午,吕宽被押进府时,脸上还沾着草屑。王宇跪在旁边,颈间系着白绫,显然已知道结局。王莽坐在主位,看着这个总在背后议论自己“沽名钓誉”的女婿,忽然想起他曾在自己的《井田制》奏疏上批“书生之见”。
“知道为什么抓你吗?”王莽倒了杯茶,茶叶是益州进贡的雀舌,“因为你不懂‘顺势而为’。”
吕宽梗着脖子:“你篡汉之心,路人皆知!当年成帝时,你就...”
话未说完,便被卫士掌嘴。王莽看着他嘴角渗血,忽然想起成帝驾崩那晚,自己跪在未央宫前哭到呕血,满朝都赞“安汉公忠义”。茶盏在掌心发烫,他想起太皇太后曾说“莽儿最像我王家的人”,指甲不由得掐进掌心。
“把他的舌头割了,”王莽挥了挥手,“再扔到太液池喂鱼。”王宇猛地抬头,眼里满是惊恐,却在触及父亲目光时,忽然泄了气。王莽看着儿子颤抖的肩膀,想起其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,自己抱着襁褓在书房批改公文的场景,终究没说什么,转身走向后院。
后院的梅花开得正好,王莽折了枝插在瓶中,忽然听见前院传来哭喊。他摸了摸瓶身的铭文,那是仿照周代礼器铸的,“克明厥德”四字被磨得发亮。王宇的哭声渐弱,他知道,儿子终究没敢像自己一样,把刀刃对准至亲。
元始六年正月,汉平帝暴毙。王莽在灵前痛哭流涕,却在袖中藏着从太医院顺来的药方,上面“附子过量”四字被朱砂圈了又圈。太皇太后王政君扶着他的肩膀,白发落在他的孝服上,像撒了把盐:“莽儿,这天下,以后就靠你了。”
他叩首时,看见灵前的长明灯晃出重影,想起平帝咽气前那双眼睛,清澈得像未被污染的泉水。案几上放着他进献的《乐经》,竹简上的字还带着墨香,此刻却被烛泪浸透,像极了自己写满“忠”“义”的人生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》《港岛风云再起》【段子园】《炮灰男配的人生(快穿)》《被迫成为站姐后[娱乐圈]》《什么年代了,还在传统制卡》【梦琪小说】《高达之吹过宇宙的风》《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》《竞选神明》
长城中文网【cczww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嘻哈史诗看古今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